顯示具有 (Working Holiday/打工度假) 農場工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Working Holiday/打工度假) 農場工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澳洲WHV) 我的農夫筆記 - vineyard "de legging"

2009/11/18,豪大雨的清晨五點半,我們驅車到空盪的仲介門前等待候補,或許是天候不佳的關係,當天的extra名單上竟然就只有我們四個人的名!於是,在令人懶散的風雨裡我們再度以幸運迎接了臨時請假的一組缺,踏出了農場工作的第二步 – vineyard “de-legging”。


(有了前兩天的經驗,第3天的裝備更增強一些!雖不見得有用但必備的鴨舌帽 + 可遮脖的長口罩 + 很大很大最好能壓到口罩的太陽眼鏡 + 多少減輕一些肌膚磨損狀況的白手套 + 蓄電力超強的mp3(iPod) + 怎麼一個不小心就勾破的輕便雨衣…) 連我自己看到照片都想笑,呵是不是只有台灣人會這樣搞?!:P


de-legging,工作內容為把主枝幹以外的旁生枝從根撿/拔/踹掉,以集中營養。如圖最前面的一株枝幹,需將底下的小枝或是任何冒出丁點頭的芽清掉,整理的難度端看運氣,有的枝幹乾淨可以直接略過,但若碰到從地底旁生纏繞主幹的部份就等花上一段時間並出力始能完成。


按件計酬的方式,處理的進度以排為單位,每排數量不定,由supervisor紀錄之後再給大家簽名確認。


de legging的這家葡萄園真的很大!也因此我們得到了連續三天的工作,短暫的穩定。

據supervisor說,這家並無門市提供試飲或販賣,而都直接運送到bottle shop高價販售或外銷,沒想到我們工作的地方都那麼厲害:D
我們的supervisor,28歲巴西人,相當nice,要不然應該無法忍受我的慢吞吞還讓我連作三天。


帶著拉的死緊的小腿筋和痠到挺不直的腰椎,暫時結束了這個階段的農夫生活。收入與這兩週南下的花費打平,準備歸零再來過。短短的一個禮拜裡,我感受到了古人話裡的真理「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換成葡萄肯定也是同樣的道理!?:P 與先前在Perth city的工作比較起來,這裡工時較短酬勞較高,如果工作穩定的話賺起來會快很多,而且工作單純許多,可以安心的專注在自己的世界裡不被打擾;不過相對來說,生理上也耗損的多。

如果要問我,當農夫到底能不能學到東西,我想答案是肯定的,端看於心態所牽動的學習方式,這也是我從觀察中得到的收穫。就以練習英文來說,餐廳的waitress在壓力下得不斷的與客人應答說話,但農夫也可以在休息時間裡主動的找其他組員輕鬆交談;以品酒為例,都市工作裡我或許能學著認酒標聞味道,而在葡萄園裡我們可以直接嗅到青澀果實的香味,對應品種名稱,如果還有力氣且願意的話,總是會存在著許多的學習方式。


(仲介在分配工作時會依據工作內容及雇主的需求人數調整組別的內容,因此並無所謂固定的組員,不過因為我們是連著三天的工作,所以有緣的聚了三天,雖然工作中沒能多聊,但最後一個工作天裡大家還是興奮開心的聚集合照。打工度假的過程中就是不斷的結識新朋友,各行各業各個國家各城市縣鎮。)

以經驗談,建議持working holiday visa且有意到農田工作的人們要自備 - 手套、雨衣(兩截式尤佳,輕便雨衣不實用)、腰包(可放工具)、雨鞋(或是時尚的膠靴)、墨鏡(或是大護目鏡)、遮陽口罩(女生必備)、帽子(男女皆要準備不然真的會曬昏) - ,因為當地的物價太高且不易取得,用租借的方式價格又是好幾倍,所以台灣能備妥的就盡量先備著以節省荷包。


結束了這個階段的體驗之後,我們步入下個階段,準備驅車經世界的中心與南澳往雪梨跨年。其實出發至今還不滿兩個月,但是獨力為生活走闖的心裡波動好似已行經了一年半載。在極有限的時間裡,壓縮著賺錢與移動之間的時日天數,是過的比較緊繃辛苦,但也相對的具有挑戰有意思。

接下來往東燒錢的這段旅程想來會更刻苦,但還是期望能從中找到些什麼與大家分享才不枉出國走這趟。希望一切順利,車子與我們一起平安抵達。2009/12/31雪梨見。

(澳洲WHV) 農夫養成第一課,早起種樹苗@Margaret River “Vineyard”

這趟南下尋覓工作的一路上情緒起伏不斷,因為出發的時機不夠漂亮,所以原本預計停留的Pemberton酪梨季還沒開始,而預備方案Margaret River的葡萄產季又步入尾聲,如此徘徊在期待與錯過間的空窗期其實不大好過。


(2009/11/16@Clairault vineyard, Margaret River, South West Australia)

在Margaret River這個不大但遍佈著農場工作機會的城市裡,找工作幾乎透過「仲介」,和Perth有著相當不同。而因為有朋友的指引,我們在抵達的同時也找到了當地前兩大的人力仲介,從頭開始。


(攝於2009/11/12@Margaret River。我在Margaret River的貴人。這兩位朋友的朋友我在台灣時只見過一次面,沒想到我們竟會在澳洲熟識。)

由於產季將過的關係,工作機會驟減,因此仲介不開放任何機會給這週才來問工作的過路人。面對親臨拜訪後的一一拒絕,找看著不算便宜的背包客棧房價,五味雜陳。並非拋下兩份工作讓我有怨言,只是抓的很緊的預算裡要體驗又要生活的真的是有難度。彷彿回到初抵Perth的那個禮拜,在還未熟悉當地步調之前消費總是膽顫心驚!

為了省錢,我們在瘋狂出清價“一組3枚只要0.2元”的大可頌麵包前徘徊三遭後忍痛走掉;因為捨不得空燒破百元的房價而選擇與滿車的行李坐睡在車上!從“一定會有工作”的興奮期待至“找不到工作就當南下度假”兩天三變的調整著心態,反正沒錢有沒錢的玩法,至少喝遍每一家酒莊紀錄心得才不至白走這趟。

在有限的生活條件下,「自得其樂」反而能擁有更大的歡樂。



(攝於2009/11/12@Margaret River,Information旁的紀念品店之放肆亂搞。)

雖遇窘境,但幸運的總是能夠擁有好朋友的幫忙。在Charles和James棟的協助下,我們得到好多好多有用的資訊,例如:在仲介不給留資料的時候可以早起到仲介等extra(候補名單,意指當天臨時有人請假或缺人的話可以補上工作)。因為這條寶貴的情報,我們每天早上五點半即抵達仲介門口,等候開門填寫資料,等候著有人臨時請假或是雇主多要人。

或許真是天公疼憨人,第一天落寞的離開仲介沒多久後就接到電話通知,得到了第一份農夫工作 – Planting。


Planting,栽種新苗,就是不斷的起立蹲下。將新苗插進指定的高度,然後把養份土混著泥土撥入坑裡填滿,最後也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站起來以腳踩踏泥土使其密實。


(看這身裝扮就知道是菜鳥來著,一整個不專業:P)

在新的一塊田裡四處無蔭,不過這天多雲雷陣雨,所以雖悶卻不炙。聽完解說後,我們興奮的腳踏實地感受泥土的溫度直嚷著好酷,一邊開心的哼著歌一邊前進新的幼苗,很難形容的滿足感:)



(在日頭曬烤的經驗後,planting的第二天裡我的裝備進步了些:D)

雖然早知道農夫很辛苦,但實做後才發現難度遠超過想像!不過總算是踏出了農夫體驗的第一步,go farming, so happy.

2009年11月22日 星期日

(澳洲WHV) 踏向農場的第一步,Winery Bottling

再次的驗證了,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2009/11/11傍晚甫抵達西南澳一僻靜且被國家公園環繞的城市Pemberton,經過一天兩夜挨家挨戶的工作探訪後,毅然而然的決定立即移動往葡萄與酒莊的小鎮Margaret River(瑪格麗特河),去撿拾或許擁有的工作機會。

在綠意擁抱中行駛約兩個小時後,2009/11/13的中午,我們抵達了這個比Pemberton活潑,比Perth更添了幾份優雅的鄰家小鎮。隔天,頂著微涼空氣的早晨裡,我撿到了在Margaret River的第一份工作,Bottling 裝箱。


圖右,倉庫前的白色卡車就是我第一天工作的所在。車子並不特別大,但上頭形同一個產線,從前端機器作業的洗瓶子、貼標,至需要人力完成的裝箱、搬運下貨,每個環節都得扣的緊密才不至於停滯不前或浪費時間。


我跟自動化機台真的很有緣:P 圖為洗瓶後的動線前進,葡萄酒們準備接受貼標。

黑色滾輪帶著預先置放的標籤,依據設定過的位置落在酒瓶上,葡萄酒們只要一個旋身即成指引消費者的市場品牌。

這是我的工作,將貼完標的葡萄酒裝箱送往運送路線。機台動線的不斷前進使得手邊的動作無法稍停,雖然是by hour的計酬方式但無法偷懶延工時,只要一個怠慢機台上的空間就會慢慢的被酒瓶碰撞聲填滿。

手沒停的動作間我邊想著如何節省時間,以免平台滿出的窘境,例如:
‧在另一位伙伴下車補空箱時我的手尤其不能停,甚至要加速,然後抓到空檔就趕緊備料補箱;
‧不等到葡萄酒移到作業平台才動作,在瓶子剛要走出洞穴口時即可伸手拿出開始擺放;
‧右手裝左手抓;調整好與夥伴的步調與默契後才不會產生搶瓶碰撞的尷尬;
‧在稍有空閒時即先壓過成盒的實線,等瓶子入完一箱後即可較為輕鬆的整理成盒。

我這才親身體驗到產線的SOP真的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一個料沒補好或是標籤沒上好,整條產線就停滯不前。這也算是挺有趣的一次經驗:)


裝完箱後的酒盒們被運送帶輸往倉庫裝卸。


農場工作的計酬方式常見的可分為兩種:by hour (時薪制) & by contract (按件計酬).
我們認為時薪制的比較輕鬆,壓力也沒那麼大,而貼標、裝箱這種免受日曬雨淋的工作尤其幸運!雖然只是一天的臨時缺,但離農夫生活似乎更近了一點。

又怕累又很期待!我想我們務農的日子將會是新鮮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