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Working Holiday/澳洲打工度假) 精打細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Working Holiday/澳洲打工度假) 精打細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11月12日 星期四

(澳洲WHV) 我在Perth我在看 v.s. 撿便宜大作戰

2009/10/6 – 2009/11/9,我抵達伯斯,並將暫離伯斯。

(攝於2009/11,澳洲的蒼蠅該死的又大又愛黏人,揮之不去趕之不絕…)

Gudi他爹有句話說的真好,「旅行能讓細胞全開」。過去的這個月裡紀錄了很多新體驗與鮮發現,第一次睡機場、第一次真正離開家、第一次擁有室友、第一次的夜店、自己剪瀏海、終於試了胡蘿蔔汁與優格、自己下廚…面對曾經不敢出口的怕糗膽怯,人在異地臉皮突然厚的可以。

而不同的國度或城市之於我也有相當不同的感受。就如我看到的伯斯人,
走路很快,紅綠燈的轉換速度與催促聲響總是叫人心驚膽跳,或許也因此常見穿越馬路;
隨意率性,這裡的圖書館裡竟然能吃蘋果喝可樂大聲喧嘩吵鬧聊天!火車上雖鋪有地毯貼有禁食標誌,但時可見豪邁吃著會掉屑食物的乘客,自若的樣子讓最初吃驚的我顯得怪異極了!
體型龐大,一開始我只覺得這裡的孕婦年齡層分佈的還真廣!直到某天我才突然醒悟大肚子普遍的也太不對勁…;
女性駕駛/奶娃爹地,走在路上常能見到男女同在一車的情況下卻是女生在行駛;賣場中則可見到奶娃爹地泰若自然的前背著寶寶在瞎拼買菜;
不愛穿鞋,不管是15℃或35℃,是市區還是近郊,路上總能見到打著赤腳的Aussie;
亞洲人多,彷彿隨意轉身都能撞到亞洲人!台灣/中國/香港/韓國/日本/馬來西亞…,以我工作的果汁吧所處的賣場為例,美食街中就有好多雇主是中國人;
注重養生,果汁吧裡的胡蘿蔔/薑,以及大多數台灣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現榨純然小麥草汁始終位居熱賣商品

對於Perth,從最初的不喜抗拒到後來的不捨離去,「人」,始終是影響旅行心情的關鍵。


除此之外,不能免俗的要回到金金計較的話題,Perth市區找便宜!對工作不穩定的背包客來說,位居物價高昂的澳洲能省一分是一分,而既然要省錢就不能懶惰得花時間做比較!可是,如果有會做菜愛逛街的好朋友就另當別論:P 以下是city附近的China Town找便宜,詳細地址後補,有想到更多的店家再補!

(達成肉店左邊綠棚子的商店裡有目前比過最便宜的蛋!一盒12顆,700g,2.59元),小勝對街的Lucky 7一毛錢,可是大勝超市們的“鑲金”雞蛋!

每早至市場批貨的蔬菜水果店,時可見1元的lettuce、2元的蘋果、2.5元的草莓等。如果在收攤前去逛(約pm 6:00 – 6:30)說不定還能撿到半價大折扣!

(↑圖為爆炸頭老闆,不曉得是否真為墨西哥人可是超熱情!總是在店門口/街道上大大聲的攬客!這是離開Perth的前一天與他的合影,一把鎖喉的力氣大到我的眼珠子幾乎要掉出來了。)

德興燒鴨。因為我沒吃過所以有點心虛的推薦。不過每週二中午會有特價優惠(優惠的價格資訊待補),時可見人龍。

不要小看這有著奇怪招牌的店面!裡頭可是藏有75折的著名保養品名牌Jurlique喔!離mall才五分鐘的距離就省了大大一筆!多走幾步路吧,省錢散步兼運動。

另外,還有達美樂每週二的限定口味披薩6.9元的低價;最好喝的Brownes鮮奶(2L)IGA買最便宜!(2.29元,比其他超商的價格低0.6元或更多)


待在Perth的時間還不夠逐一寫下每個角落,或許總是先有個遺憾的說法才有重遊的理由吧:)

2009年10月10日 星期六

(澳洲WHV) 在Perth的第一天,手機門號、開戶&免費BBQ

前輩有交代,打工簽證初來乍到四件事:辦門號開戶申請稅號,以及貼貼紙(visa label)

(入夜的CommonWealth Bank,這是我們的開戶銀行,開戶的時候沒注意,隔天經過才發現其正面原來如此了不起啊!)

2009/10/6 正式抵達伯斯的第一天,我們完成了辦門號以及銀行開戶。

手機門號我們皆申辦澳洲的第一大電信業者OPTUS,因為所住的背包客棧即有販售門號卡,所以僅需上網開通並選擇方案即可使用!

至於第一次在異國開戶,對我來說還真是很奇妙的新體驗!全程英文,參雜專有名詞,在花了40分鐘完成開戶之後,禁不住地自我感覺良好 (笑)。

這裡的銀行和台灣比較不一樣的作業方式是,不須抽號碼牌,進門後即會有行員靠過來詢問需求以及顧客姓名,再領我們至休息區稍坐,等候作業。等輪到的時候行員會走過來以名字稱呼,並領我們進獨立小房間裡作業,保護個人隱私。

開戶前除了填寫基本資料外,還詢問了來到澳洲的目標目的,要求排序。最後手續完成後,會得到兩組帳號:saving bank (一般活存,可ATM提領的帳戶)、on-line banking(網路銀行帳號,存在這個互頭裡的利率會比較高,但無法提領,除非先線上轉至saving bank。

網路上有許多人討論兩家銀行,一是ANZ;另一則是CommonWealth,而我最後為什麼選擇後者呢?主要是在地同樣持working holiday visa的朋友推薦的(因為比較持學生簽證者的優惠會有所不同),原因不外乎提領是否需要手續費、每月的帳戶管理費,以及據點多寡等。而據我所知,有很多人選擇ANZ是因為其有提供華語服務。


辦完具有相當挑戰性的開戶後,我們踏上背包客的省錢路線!

這裡有很多夜店提供“背包客之夜”,以及在指定的時間進入該店則可享有免費的食物或飲料招待。

這應該算是我活了25年以來頭一回到跳舞的夜店吧,整個新鮮有趣:P
因為太興奮了,所以我黏著大正妹求合照…
(攝於2009/10/6@Hip-E club, Perth)
我說,「實不相瞞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夜店,我現在非常興奮,請問我可以跟你一起合照嗎?」哈 大正妹不僅長的很漂亮,而且心地還很好很客氣的跟我們拍了好幾張XD


除了可口(!!?)的正妹之外,還可免費享用一杯飲品(調酒/啤酒/可樂,任選),以及美味極了的現做熱狗!!
(翻滾吧鐵板熱狗們!!)
吃完中午的50 cents霜淇淋後,我們就一路餓到現在!眼看都已經晚上九點了,因此當下看到食物的欣喜之情真是不足以用言語形容啊:D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連熱狗都特別大!雖然是免費招待的,但鐵板洋蔥和旁邊的佐料都沒在客氣的,香噴噴的熱狗上淋上黃芥茉和BBQ醬,就算待會要冒著冷風走到站牌等公車都覺得值得呀!

(攝於2009/10/6,樂不可支的飢餓五人組&新朋友法蘭克)

於是,OBSun的新生活再度由澳洲的金金計較展開了。敬請期待:D

2009年10月1日 星期四

(澳洲行前) 原來「旅行支票」這樣用!

旅支、旅支,常聽人提,自己也常講,但真正了解旅支的用法與其存在的意義卻是在正式兌換的這天>''<
(圖為面額100元的澳幣旅支)

目前「美國運通」旅行支票(以下簡稱"旅支")是全球最多人使用,最通行的旅行支票,可兌換的銀行有台灣銀行兆豐國際商業銀行。由於各分行裡不見得有旅支的現鈔,因此購買前可先打電話詢問或是現場登記兌換。 (或以網路下單方式,機場取貨,換匯更划算!下文將有相關資訊提供參考)

到銀行兌換旅支時需攜帶:(1) 現金(2) 身份證(3) 印鑑
以澳幣為例,面額有20/50/100。各種面額的兌換皆以"10張"為一個單位。

舉例來說:OBSun要把外幣戶裡的AUD1000兌為旅支,因為必須以"10張為單位",所以我僅有的選擇是10張100元。

(註:旅支的兌換會產生手續費 (請參考前文)。)

行員完成作業後會交給我們:
1. 手續費的收據;
2. Purchase Record購買紀錄
3. 旅支 (現場點收並簽名);

購買紀錄裡所包含的資訊有:購買數量、面值、金額、支票號碼等資訊

旅行支票裡有兩個欄位需要簽名,
1. 買到旅行支票時,在兌換櫃檯點收之後即在"Sign here immediately upon receipt of this cheque"(左上)欄位簽名;
2. 等實際使用或兌換於商家時,再於"Countersign here in the presence of person cashing"(左下)欄位當場簽名。

註:中間欄位Pay this cheque to the order of為”轉讓”的意思,意即將該旅支的使用權轉給他人,原則上不會使用到。

購買旅行支票後,須保留購買紀錄 (最好還能copy存放副本在家裡),或是把旅支的票號抄下來,每用完一張即將號碼劃去。倘若日後真的不幸遺失的話,還能持有支票號碼作掛失(申請理賠或補發)。


強烈建議將「旅行支票號碼」與「旅行支票」分開存放,並於旅行時隨身攜帶!


關於旅支
1. 旅行支票沒有期限,永久有效,遺失可以掛失求理賠,比起攜帶現金少了點風險
2. 旅支的匯率比直接兌換外幣現鈔來的優惠(即期賣出匯率 v.s. 現金賣出匯率)!再者,美國運通開放以網路下單的方式購買旅支,再於機場憑證領取,不僅方便而且匯率還更便宜!

但由於,旅支存在著被冒名使用的風險,而商家也不見得會即時得知已被掛失的支票號碼,所以在使用範圍上顯得保守。例如,小商店、市場等地方購物或付小費時,不能使用旅行支票。但可在外地銀行或是飯店兌為現金。因此,旅支的選擇與否就看個人的使用地點與風險的考量了。


網路下單優惠 (感恩諾亞馬麻的資訊!^^)
網路下單,機場取票
美國運通旅行支票“網路下單,機場取票”服務,可在網路輕鬆下單,以ATM轉帳、WEB-ATM轉帳或以兆豐國際商銀網路銀行轉帳方式付款,並在出國當天直接至機場取票即可。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 購買外幣現鈔及旅支
使用網路購買的「旅行支票匯率」較現金匯率便宜,且僅需透過ATM轉帳而不需另外開戶!交易完成後,憑護照及身分證至機場取票即可。方便又省時。(當初沒做功課…外匯來說,兆豐真的比台銀好用相當多!…)


其他參考資料:
旅行支票可節省匯差 消費者兩頭賺
失竊可理賠,旅行支票成出國民眾首選
…注意前往連鎖系統的五星級飯店或大型百貨公司,就可直接兌換或消費。雖然銀行也能兌換成現金,但是,去銀行還要排隊,有時還不一定能配合上銀行的上下班時間…

美國運通銀行 旅支常用Q&A

2009年9月26日 星期六

(澳洲行前) 青輔會「青年海外生活體驗專案貸款」經驗談

行政院青輔會為鼓勵青年透過國外旅行、遊學及度假打工,體驗人生並學習課堂教育以外之生活體驗,特訂定「青年海外生活體驗專案貸款計畫」,以協助青年取得資金實踐計畫,並提升生涯競爭能力。

基本資訊
承辦銀行台灣企銀(獨家配合)
適用對象:中華民國國民年滿20歲以上30歲以下(未滿31歲)
自助旅行2個禮拜以上、遊學一個月以上、度假打工一個月以上
貸款額度:所需資金之7成,上限12萬
貸款利率:現約2.25% (基準利率機動計息-->每季調整,大概都在2.25-2.5%左右)
貸款期限:最長為五年,含本金寬限期一年還款方式:第一年每月只需付利息,第2~5年按月本息平均攤還
還款方式:第一年為寬限期,不用還本金,每個月僅需還利息270(以目前利率,以及上限金額12萬原來做計算);一年後開始還本金,本金加利息可攤成五年來還;或者,也可提前一次還完12萬,沒有違約金
處理程序:約兩週 (核件後,還要對保簽約(保人要到場簽章)、開戶等) 。但就親身經驗來說,建議抓一個月的作業時間,以作為若有需要補件時的緩衝 。

所需文件/步驟
A. 至台灣企銀網站下載個人貸款申請書 (必要!官網上沒交代,但此為申辦貸款的第一步),申請書中需填寫保證人資料保證人之親筆簽名與印鑑證明

B. 下載「青年海外生活體驗專案貸款」申請書,一式二份。一份給銀行留存,另一份於核件之後將由銀行呈交予青輔會留存

C. 上述(B)所提到的申請書內容須包含,
(a) 申請人的基本資料、
(b) 貸款之規劃構想內容 (例如: 簡易行程表、所需經費詳細預估、旅行的經驗、住宿之選擇、自助旅行、遊學或度假打工之天數及想要達成之目標等)
(c) 親屬同意書 (須簽名蓋章) ,並需準備一份戶籍謄本,以備查驗

D. 繳件至銀行時應檢附:個人身分證影本出國簽證證明(打工度假簽證)、機票購票證明等相關書件影本

E. 信用徵信費500元 (多退少補。據我得到的資訊是,徵信一人所需費用為150元)


親身經歷
1. 由於徵信費並未列於官方網站中,因此我是到了銀行才知道需繳交這筆手續費。可惡的是,明明是同一件事情,不同分行所收取的費用竟然會有高低之別! (例如: 板橋分行直接提出徵信費用是1人300元,而徵信對象連同保證人至少兩人,因此第一次就直接要了600元;同樣的程序,埔墘分行是預收500元且說明多退少補,然後在結案時告知徵信一人所需費用為150元,並作退款動作)

2. 為提高核件的可能性,建議一併附上申請人於前一年度之扣繳憑單、工作單位的名片、保人的扣繳憑單或其他財力證明。(可證明還款能力的文件越多越齊越好!)

3. 核件與否端看各行經理的定奪,不同的分行可能有不同的文化與相異的考量點,我也是在實際申辦後才發現,"傳說中很簡單拿到"的這筆貸款其實並非如想像中的容易申辦。

例如:有的分行經理重視保證人的財力證明,或有重視申請人己身是否擁有不動產...所以私建議先打聽各分行的經理作風,並且提出的申請要早於出發前的一個月,預留補件時間。

4. 坦白說,青輔會申請書裡所要求的行程規劃等內容只是表面形式,大多數的行員並不了解澳洲甚至不曉得其與台灣的相對位置!

經手或承辦員會注意的是,相關文件是否備齊 (對銀行來說,保證人的還款能力等資料尤其重要) ;以及,"經費預估" (因為一般資格的申辦金額為預估經費的七成,由此我建議在填寫預估時將金額拉高,反正最順利的情況下也只能貸到12萬,再說銀行的撥貸金額不見得與我們想要的契合)


總歸一句,「永遠不要把未到手的錢先列入規劃裡!」這也是我從過程中體悟到的最大心得。建議在評估自己的能力之後再行出發時間的選擇,那才是靠自己力量圓夢的真諦呀!


參考資訊:
台灣企銀個人貸款申請書
台灣企銀「青年海外生活體驗專案貸款計畫」官網介紹
「青年海外生活體驗專案貸款」計劃申請書
台灣企銀分行聯絡資訊

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

(澳洲行前) 精打細算之「跨國提款」篇

「跨國提款」功能,對我來說是所謂“退路”!若有一天迫不得以需要台灣同胞的協助了,還有管道能夠接收金援...



《注意事項》
‧國外提款功能必須在開戶時即勾選,或是另向銀行申請開通
‧在有PlusCirrus符號的地方即可進行跨國提款
‧特別留意!跨國提款使用的是磁條卡,因此在申請開通時要特別留意有一組四碼的磁條提款密碼
‧另外,每一次的跨國提款都將產生手續費,而手續費的金額算方式則視銀行規定。


以下為2009/8 “跨國提款手續費”的參考資料。

‧永豐銀行:NTD 100+0%
‧玉山銀行:NTD 70+1%
‧第一銀行:NTD 75+1%
‧彰化銀行、台灣企銀:NTD 75+1.55%
‧聯邦銀行:NTD 70+1.55%
‧兆豐銀行、合作金庫、台灣銀行:NTD 70+1.55%
‧台北富邦:NTD 100+1.55%
‧華南銀行: NTD 75+2%
‧台新銀行、中信銀行:NTD 70+2.05%

在比較之後,私建議申辦永豐銀行MasrterCard金融信用卡!一來,刷卡時的手續費較低;再者,跨國提款的手續費也低,能夠將兩種比較後的優惠合併於同一張卡,並能申辦信用卡自動轉帳,更方便更省錢!

畢竟,對歐巴桑澳客來說,被貴到可是一大打擊呢!:P


參考資料:
2009 9月跨國提款與跨國刷卡手續費大比較
[省錢秘訣] 國外取款比較 信用卡V.S.跨國提款

2009年9月19日 星期六

(澳洲行前) 精打細算之「現金/旅支」篇

將口袋外翻,能灑出來的也就1300元澳幣!即便如此,踩著“貨比十家不能虧”的用錢原則,我將出走澳洲!

(圖片來源:《世界》杂志)

在這趟旅行中,我將使用的金錢管道有:
現金旅行支票(旅支) (主要使用方式)
信用卡 (非不得已才刷卡)
‧以及,備用的跨國提款 (走投無路到得求助台灣同胞時才選這個..)

現金
換匯銀行為「兆豐」。 一來是其為公司的往來銀行,專人到府服務且當天即可拿到外幣現鈔;二來,據同事在比較後的發現,兆豐的牌告匯率比其他銀行來的稍漂亮些!

在段落之前,建議先了解兩個概念
A. 銀行存有外幣會有「保管成本」,因此若只是帳上數字 (例如:將我的台幣帳戶裡的錢轉到外幣戶裡)就會看"即期匯率",相對於現金匯率來說也比較便宜;但如果要領出外幣,銀行就會把保管成本轉嫁給客戶,所以就用"現金匯率",這也是之所以現金匯率會比較貴的原因了

B. "買入"或"賣出"是以「銀行的角度」來看,例如:OBSun要去換澳幣,對銀行來說就是澳幣"賣出";OBSun要把澳幣存進銀行,對銀行來說就是"買入" 我的澳幣

*(以上感謝chiung姊姊的資訊^^)

因此,在一定會使用到澳幣的前提下,
以OBSun我為例,能夠換的外幣就只有這麼多,建議:

1. 若以台幣現金方式兌換外幣現金的話,就直接帶在身上了!否則,一旦將外幣現金存入外幣戶了,在之後的提領時,除了得承擔最初在現金轉換間已損失的匯差之外,還要付出:
(1) 將外幣存到外幣戶時被收取的"現金買入"及"即期買入"的差 (稱為"匯差"),這是因為銀行要買保險以及收到假鈔的風險保險;
(2) 當要提領時,銀行還會再算一次,這段則是所謂銀行的"管理費"

千萬不要提來提去呀!

2. 在申請開立外幣戶時,銀行會要求同時開立台幣活存戶,因此也可以帳戶裡交易的方式兌換外幣(存入台幣於活存戶中再以網路ATM功能換匯至外幣戶頭裡),需要時再提出"現金",此則僅需承擔一次領出時的匯差。


小提醒:
建議在開外幣戶時即一併申請開通「連行通提」的功能,因為分行內不見得有現成的外幣現鈔與旅行支票,可能會發生需要"跨行提領"的可能。根據台灣銀行的辦理辦法,該功能必須在原開戶銀行申請,否則將收取TWD100的手續費。


旅行支票
不論是要以台幣直接買旅支,若是要將外幣戶裡的錢轉以"旅行支票"領出,因為兩者都不是現金,因此皆以"即期"匯率來做計算而不會產生所謂的匯差,但需另支付手續費

根據發行銀行「美國運通」於2009/4/1起的規定,除了主要貨幣(歐元和美金)維持以往的100元台幣手續費之外,其他國家外幣皆調漲手續費為 " (外幣金額 x 即期賣出匯率) x 1.05 % "

實例說明, 提領AUD 1,000的旅支,則須另負擔手續費 (台幣) = 1,000 x 28.3 (當下的即期賣出匯率) x 1.05% ≒ TWD 297

因為旅支牽涉到普遍性的問題,因此建議先評估個人需求與方便性始作選擇。


信用卡
而誠如之前討論過的,我選擇以永豐為主,以降低無形中損失的“跨國轉匯(海外結匯)手續費”。同時,若選擇參辦該行的MasterCard金融信用卡,不僅可以自動轉帳,還能設定跨國提款功能,更方便更省錢!



參考資料
出國的支付工具﹕信用卡、提款卡、美元現鈔與旅支的成本比較
旅支搶錢!買10萬 付1千手續費
旅支回售 要付3%手續費


延伸閱讀
(澳洲行前) 精打細算之「跨國提款」篇


2009年8月28日 星期五

(澳洲行前) 找一張信用卡 - 海外刷卡虧很大?!

有感於自己刷的機票、簽證、國外瞎拼費用等的總是比別人貴!>''< 所以這趟出國前,特別比較了各家信用卡的「跨國轉匯(海外結匯)手續費」,希望能在失心瘋亂買一通的那天加減省一點:P


(圖片來源:Ausralian Cartoons)

海外刷卡的結帳方式,以HSBC在澳洲的使用狀況為例

交易刷卡以澳幣,
‧帳款以當地特約商店向VISA/MasterCard國際信用卡組織請款當天的匯率為準(意即,不一定為簽帳日),非美金貨幣得先換算為美金;
‧接著,以VISA/MasterCard國際組織指定之結匯日及國際匯率折算為新台幣;
‧再乘上發卡銀行須給付各信用卡組織的手續費(此為固定費用。目前VISA為 1%、Master為1.1%);
‧再乘上發卡銀行自身作業的手續費(1.55%到2.2%不等)
始為最後成交金額


關於發卡銀行自身作業手續費,我在2009/8電洽了幾家銀行的信用卡中心服務人員,將得到的資訊條列如下,僅供參考,實際發生費用將視各發卡行的政策調整。

‧匯豐HSBC 2.2%
‧花旗CITIBANK 2.2%
‧中國信託 2.05%
‧玉山 2.0% (需年費)
‧新光 2.0%
‧兆豐 1.55% (2009/9起調漲為2%)
‧第一銀行 1.55%
‧台新銀行 1.55% (商務白金卡0%,但需繳交年費4,500元)
‧富邦 1.1%
永豐 1% (2009/12/31前)


參考資料
中時電子報: 海外刷卡省手續費 比三家
經濟日報:海外刷卡 手續費調漲
“目前海外結匯手續費最高的都是外商銀行,包括花旗、滙豐、渣打等,結匯手續費都是2.2%;荷銀則是2%。至於國內發卡銀行龍頭中國信託,去年已率先將結匯手續費調高到2.05%,之後國泰世華、台新、台北富邦和聯邦等銀行也陸續跟進,在今年中旬把手續費調高到2.05%。”

安妮將~200908香港-刷卡吃虧篇 (出國消費刷台幣 吃悶虧)